狗狗打疫苗一碰就叫是过敏了吗?
疫苗,顾名思义就是用于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剂,由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病毒等)或其代谢产物制备而成或采用化学方法合成,具有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病毒、抗细菌抗体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1]两种,其中灭活疫苗又包括活病毒灭活苗与亚单位灭活疫苗;而弱毒疫苗根据减毒程度可以分为强毒减毒苗(如犬二联病苗)、非强毒减毒苗(如犬四联病苗);另外也有采用基因工程手段生产的重组疫苗以及用DNA或RNA作为抗原的核酸疫苗。 疫苗的免疫效果与使用时机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在疾病发病前给予免疫接种可取得最佳的免疫效果。但在疫苗接种前病原体内毒水平较高或有隐性感染情况下接种疫苗,反而会使疫苗诱导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出现延迟甚至消失的情况发生。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也会影响其免疫应答能力从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在给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时应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尽管大多数疫苗的免疫效果显著,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等症状,其他还包括过敏、局部炎症反应加重、全身炎症反应过度活跃等问题。对于接种疫苗后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注射的疫苗中含有异种蛋白质有关也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引起的特异性过敏反应[2-3]。
那么,如何判断所接种的疫苗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呢?临床中多通过观察动物的体温变化来初步判断。如果动物接种后当天体温即升高超过正常值0.5℃以上则提示该疫苗可能引发发热等严重不良反应现象,反之则表示该疫苗可能不会导致动物出现发热症状。还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来判断是否有过敏反应发生的可能性[4]。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疫苗如犬瘟热病苗因含有内毒素可能会在接种后短时间内使动物出现体温升高的表现而非真正的过敏反应所致。